古艺流芳,文脉延绵,亘古亘今,日新又新。9月6日,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、泸州老窖独家冠名的大型文化节目《非遗里的中国》第四季在央视综合频道(CCTV-1)正式开播,首期节目走进甘肃,以非遗视角遍览丝路重镇、山河形胜,邀你一同感受千年文化瑰宝历久弥新的光彩。
走进陇原大地 开启全景式非遗探秘
甘肃地跨黄河、长江两大流域,雪山草原、戈壁沙漠交相辉映,多元地貌孕育了多彩的文化根基。甘肃共有77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,8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,其中有3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《非遗里的中国》甘肃篇中,主持人龙洋,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、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带领广大观众共赴“唐蕃古道”“茶马互市”的重镇——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,循着先人的足迹,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探访。
豪迈奔放的锅庄舞,以丰富肢体语言诉说着生活百态,融合发展为“健身锅庄”等广受欢迎的大众运动;气势恢宏的拔河(万人扯绳赛),近年发展为国际赛事,彰显着团结协作的奋进精神;刚柔并济的崆峒派武术,向世界展现着中国武术的魅力与中国人的精气神;如梦如幻的敦煌舞蹈、历经千年仍鲜艳如昨的敦煌石粉彩绘技艺,共同描绘出一个充满色彩与艺术魅力的敦煌世界;温润如玉的夜光杯雕承载着匠心智慧,其“水磨抛光法”助力电站实现了每年减排35万吨的绿色成果……20余项特色非遗项目在节目中尽显风采,生动展现了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、发展与融汇。
创新表达 掀全民非遗热潮
深植千年非遗根系,秉承“思想+艺术+技术”的融合创新理念,《非遗里的中国》通过创新节目构思、表现形式与科技融合,以破壁表达与时空对话激活文化基因,充分展现非遗在当下生生不息的能量,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贡献着智慧与力量。
节目足迹遍布大江南北,从“一步一景、诗画江南”的浙江到“三湘四水、七十二峰”的湖南,从“千里景千变、一山一诗篇”的广西到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的贵州,三季以来已走进20余个省(区、市),持续为观众呈现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,全方位展现非遗的技艺智慧、文化底蕴、人文内涵与美学价值,在全国掀起阵阵“非遗热”。
其中,于今年7月收官的第三季节目首重播累计触达观众12.03亿人次,全网传播超58.5亿人次,引发社交平台用户广泛关注和积极热议。节目播出期间,全网热搜上榜1328次,其中“锣鼓一响敲出新年满满精气神”“文化中国行非遗贺新春”等话题31次登上微博热搜榜主榜。网友惊叹于千年非遗蕴含的匠心和美学,纷纷点赞节目对非遗创新与跨界融合的推广:“非遗绝技,跨越千年,光芒依旧,日久弥新!”
为非遗添浓香,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
作为连续四季携手《非遗里的中国》的独家冠名方,泸州老窖是中国白酒非遗坚定的传承者和弘扬者,始终致力于传统文化创新表达,持续推动浓香白酒非遗融入现代日常生活,绽放新的光彩。
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于2006年入选首批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,被誉为酿酒“活技艺”,与持续酿造至今452年的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1573国宝窖池群并称“活态双国宝”。经24代泸州老窖酿酒人口传心悟、师徒相承700余年至今,它从未断代、经久不衰,又经一代代探索实践、融合创新而不断发展完善,是中华民族长期劳动的物质和智慧结晶,是不可复制的宝贵文化遗产。在泸州老窖酿酒人的匠心守护下,泸州老窖的浓香美酒成为非遗酿制技艺和传统文化精粹的生动载体,“活”在当下、生生不息,不断为人们的美好生活提供价值。
以传承续薪火,为非遗添浓香。“浓香鼻祖”泸州老窖持续携手《非遗里的中国》,共同探索非遗文化破圈表达的新方式,让我们看到,非遗的活态传承不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中,而在街头巷尾的体验里、在代代匠人的传承间,在古今碰撞的火花中。
当非遗从“遗产”变为“日常”,传统文化最磅礴的生命力正在焕新释放。本季《非遗里的中国》将再次踏上一场超越想象的非遗之旅,邀你一起启程,共探非遗里的中国,见证中华优秀文化的时代新生!